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我國加快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雙一流”大學該如何作為,知識產權如何賦能創新?近日,剛剛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的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校應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于創新發展的引領和促進作用,讓知識產權工作為科技創新賦能,為中心工作服務。
“五五戰略”聯合多學科攻關
創新資源匯聚為高校創新能力躍升奠定了堅實基礎,不過,重大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而傳統學科是為傳承知識而建立的知識體系,這種較為割裂的學科設置往往難以解決復雜的產業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21年,上海大學開始實施“五五戰略”(即“五朵金花”和“五大陣地”),基于學科會戰的思路,匯聚不同學科進行科研攻關。
“上海大學老校長錢偉長先生曾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逦鍛鹇浴c其一脈相承,正是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要,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眲⒉齽俳忉屨f,“五朵金花”主要圍繞上?!?+6”新型產業體系,聚焦微電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量子科技領域,開展科技研究;“五大陣地”主要圍繞城市社會治理、考古與文保、新海派文化、藝術技術、數字經濟與管理領域,開展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城市軟實力提升。
以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的人工智能為例,上海大學提出“賦能智能、智能賦能”的跨學科融合發展理念:人工智能發展既需要計算機科學、數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支撐,開展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也要為數字人文、智能設計、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創新發展賦能,多學科聯合攻關有效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覆蓋創新全過程
知識產權制度作為一種現代產權制度,其本質是通過保護產權形成激勵機制,為權利人提供持久的創新動力。作為學科帶頭人,劉昌勝對此深有體會;作為高校管理者,他堅定地認為,要發揮知識產權對于創新發展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覆蓋科研工作立項、研發、成果保護、轉化的全過程。劉昌勝認為:“在立項階段,我們就要有專業團隊進行專利檢索分析,了解全球前沿技術,明確創新點,為科研人員提供參考;在研發過程中,及時挖掘專利,進行合理布局;在轉化階段,積極對接市場資源,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為此,上海大學持續完善知識產權相關制度體系建設,不僅形成了科研、轉化、財務、國資、人事、法務、科技園區等多部門分工合作的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也建立了圖書館、技術轉移中心、知識產權學院等部門協同的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工作模式,融合了法律、管理、運營、信息4個維度。
“知識產權保護是為了真正實現價值。”劉昌勝強調,上海大學堅持質量導向,圍繞重點創新項目,通過專利技術披露結合專利導航,篩選高質量專利進行整體布局,并推進產業化實施。
以上海大學無人艇技術為例,學校結合全球相關產業發展態勢,開展專利戰略分析與高價值專利布局,并于2021年將相關專利技術作價入股4200萬元成立項目公司,成功實施產業化。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高校的原始創新研究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而要完成“從1到10”“從10到100”的轉化,本身是一門科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年來,上海大學加強技術轉移中心體系建設,為成果轉化加大了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保障力度。
目前,上海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有6位專職人員,分別負責專利轉化協作網絡建設、專利轉化項目合同洽談與管理等工作,此外還配備了4名知識產權兼職人員、60余位兼職技術經理人,分布在全校各個理工科學院,直達實驗室和課題組。同時,知識產權學院面向全校理工科學生開展復合型專利實務人才培養項目,提升了相關實驗室和課題組成員的專利素養。
為了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建設成果轉化平臺,上海大學建立了“校內研發+環上大轉化”模式。劉昌勝介紹,上海大學希望借鑒“斯坦福+硅谷”模式,依托高校的技術溢出效應,對接資本和市場,在研發早期進行概念驗證,在后期幫助創業孵化。為此,環上大科技園充分整合學校科研資源,并利用周邊區域空間及資金資源,吸引行業資源和社會資本,積極整合技術鏈、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形成產業集群。
同時,上海大學通過賦權試點系列措施,統籌把握獎勵激勵、團隊發展和體系建設的收益分配和績效問題,極大激發了全??萍汲晒D化活力。多措并舉之下,上海大學技術轉移指標連續3年排名位列上海高校第三,2022年榮獲上海市知識產權創新獎(運用)。
“高校知識產權工作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而要探索適合自身特點、滿足發展需求的模式?!眲⒉齽俦硎?,上海大學將進一步整合校內知識產權服務資源,讓知識產權真正發揮支撐創新決策、助力研發過程、護航創新成果的功能,為實施“五五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文章來源:知識產權報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