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商標法并未明確規定“權利用盡”制度,但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商標權限制制度,無論是在市場流通領域,還是商標侵權判定中均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這一制度在商標侵權糾紛中的適用進行了調研,并對制度適用的構成要件及限制提出意見建議。
作者認為對在侵犯商標權糾紛中,若被控侵權人能夠證明其所售商品來自于商標權人或合法的被許可人,其商業宣傳及營銷方式符合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則,并未超出合理范疇,且不存在主觀惡意,未對注冊商標的商譽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亦未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等情形,被控侵權人的相關行為不應認定構成侵害商標權。
商標"權利用盡"制度的概述
知識產權的各項權利既有其絕對化的一面,同時又在特定條件下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私權”與“社會公共利益”相互平衡的結果,即“知識產權權利的限制”,而其中“權利用盡”制度是權利限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標“權利用盡”制度就是權利限制在商標權體系中的重要體現。
所謂知識產權權利用盡實質上就是將知識產權所蘊含的商業價值在商品流通中,與其所負載的商品相分離,即知識產權的權利在絕對化的同時不能壟斷商品正常的流轉與市場運營,破壞商品經濟中自由競爭的基本規則,阻隔商業經營者發揮其營銷的智慧。
商標權利用盡與知識產權權利用盡并無實質差別,“它可以防止商標權人濫用自己的權利。例如,可以防止他始終控制商品的分銷渠道,即防止他通過商標專有而把一切帶有該商標的商品的零售權統統控制在自己的手里?!?/p>
因此,所謂商標權利用盡又稱商標權利窮竭,一般是指標識商標權的商品經由商標權人或被許可人在內的商標權主體以合法方式銷售或轉讓后,商標權主體對該特定商品上的商標權即告窮竭,無權禁止他人在市場上再行銷售該產品或直接使用。
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商標權用盡實質上是商標的權利主體對標有其商標商品的控制權的喪失,而并非對商標專用權的失去,這也是商標權區別于物權的特殊之處,商標權利主體所喪失的權利并非“商標權”的全部外延,商標標識的本身與其主體之間的聯系是無法割裂與阻斷的。若取得商標商品的主體做出了違背市場規律及市場共識的商業營銷行為時,其仍可能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